三会一课内容十篇

admin 78 2024-02-06 13:20:34

  三会一课内容篇1

  一、党支部大会制度

  1、支部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

  2、支部大会由党支部书记主持。

  3、会议由全体党员参加,根据会议内容的需要,有时可以吸收非党干部或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列席参加。

  4、会议的主要任务

  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本支部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讨论接受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证、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中心党代会的代表;讨论决定其他需要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5、会议指定专人记录、保管、存档备查。

  二、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制度

  1、支委会一般应每月召开一次。如遇紧急事情需要研究,可随时召开。

  2、党支部委员会议由书记主持。

  3、会议由支委成员参加,根据会议内容和工作需要可吸收党员行政领导列席参加。

  4、会议的主要内容

  党支部委员会议主要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和意见、支部工作计划、检查和总结,支部成员的民主生活会等。

  5、党支部委员会应由专人认真做好记录、保管、存档备查。

  三、党小组会制度

  1、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如支部有特殊任务,次数可增加,也可以推迟召开。

  2、党小组会由组长主持。

  3、会议由小组全体党员参加。

  4、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支部的决议,讨论贯彻支部决议的具体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的决议的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根据支部的统一安排,定期召开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分析群众的思想状况,研究如何做好群众的工作;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研究发展对象,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党员的处分等党务方面的有关工作。

  5、注重党小组的效果。会前要有准备,会议内容要集中,每次会议有针对性地重点地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

  6、会议内容要记录好,保管好。

  四、党课教育制度

  1、党课是党员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正常情况下,党支部要按中心党委的统一安排进行,每年至少一次。

  2、每次党课参加人数不能少于90%,党员无特殊情况,不得无故旷课。对因故未能参加党课的党员要及时进行补课。

  三会一课内容篇2

  关键词:课标解读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04

  2011版课标的出台,为初中思品的教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新课标指导下打造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课标是什么

  课标即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以下内容: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课标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是我们组织一切教学活动的灵魂。

  2 新课标的解读

  2011版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以及课程内容上,都比2003版有所创新。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内容: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前言部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为我们设计了三维目标,实施建议包含了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其中,课程性质中,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程理念中,强调学生的生活是思品课教学的基础,提出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新理念。下面,主要从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上对新课标进行解读。

  2.1 课程的设计思路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说来,就是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融合到以下三种关系中:一是处理与自我的关系,二是处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三是处理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2.2 课程内容

  包括三大板块(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九大要点(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心中有法;交往与沟通、在集体中成长、权利与义务;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54个小要点。每个要点都有自己的标号,我们要学会识别标号。如一2.3是什么意思?以第一板块为例说明:大写的“一”,就是指第一板块;“2、3”就是第二个要点的第三个小要点,即:“一2.3”是“成长中的我”中“自尊自强”下的第三点“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其他板块也都一样,只要熟悉板块和要点,这些标号一看就懂。

  3 如何基于新课标,打造高效课堂

  3.1 根据新课标“增加、删减、调整的内容,重新整合教材,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现行教材与新课标不同步,课标中增加的内容,是现在教材中涉及少或者没有的内容,要根据课标,找相近的内容加以补充;删减的部分,教学的时候就不要涉及;调整的部分,要求我们看清楚是如何调整的,然后大胆整合教材。

  3.2 如何确立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课标是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唯一依据,关键要读懂课标中的行为动词。

  首先确立目标:思品教学的目标是三维目标,课标中“体验、体会、感受、关注、认识、接纳、增强、富有、懂得、形成”等词是道德情感要求,这些动词后面的内容自然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正确对待、克服、养成、锻炼、形成、掌握、参与、做到、杜绝、提高”等词是能力实践要求,这些动词后面的就是能力目标;“了解、知道、理解、分析”等词是道德认知要求,这些动词后面的内容就是知识目标。定好了目标,就要根据目标确立重、难点:在三维目标中,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是思品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下的内容是重点,能力目标的内容一般就是难点。

  3.3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与教学策略

  我们临沂市教研室根据课标要求,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分别制定出了非常实用的“三五X”教学模式与策略。所谓“三”,就是课标中规定的三维目标;“五”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五个贯穿始终:情感教育、文化育人、探究体验、展示交流、习惯养成贯穿始终;“X”是指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学环节。现就新授课的教学介绍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与新授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组内探究。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通过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经过阅读――独立思考――小组研讨的过程,运用举例子、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获取知识,得出结论,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第三环节:分组展示,集体探讨。在展示前将探究任务分给各个学习小组自主探究,然后展示、交流自主感悟和本小组内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通过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在运用所学新内容试着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第四环节:走进生活,学以致用。这实际上就是贯彻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课本上的理论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归于生活,即生活――理论――生活。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第五环节:归纳小结,巩固深化。这一环节就是启发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作简要的归纳总结,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小结绝不是把所学习的内容简单机械地重复一遍,而应该是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升华,观点的进一步强化,能力的进一步培养,行为的进一步引导。

  通过这五个环节,体现出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新理念,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能够很好的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总之,新的课标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的灵魂,我们要做有心人,学习领会新课标的主旨,结合实际的教学生活与实践,就一定会打造出高效课堂,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参考文献:

  三会一课内容篇3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一定要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作用表现为:阐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确定了该教学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基础性的教学规范和评价依据。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标准意识,认真研读课标,深刻领会课标精髓,树立新课程理念,既有利于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也有利于我们在总结、反思过往思想品德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结合新课标实施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的体会,供参考。

  一、读“前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是“前言”。导语简述了思想品德课程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以及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并阐释本课程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然后着重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作了定性的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集中地体现了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

  1.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是课程标准中的首要问题。它不仅引领课程方向,而且决定着本门课程所要承担的使命以及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着教育者的基本理念和具体的教学方式。《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门综合课程。在课程性质中,凸显并强调了应从课程的基础、课程的根本目的和课程的类型等三个维度去审势,才能准确全面地去领会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图示如下:

  坚持“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根基所在。它与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构建的课程迥然不同。要求思想品德教师遵循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课程根本目的的“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定位要求思品教师高举德育大旗,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行为,由主要是知识的讲授者和灌输者变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把育人作为自己的根本目的;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学生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在于引导和促进,教学的效果在于学生思想的端正、品德的改善和素养的提升。

  课程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思路和分科课程的内涵变化上,还体现在课程结构上,指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融为一体的新型课程。

  2.基本理念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构建一门课程的哲学基础。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课程价值取向的追求和灵魂。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目标和实施,都必须符合这种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思想品德教育要秉持的基本理念。一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位于基本理念的首位,在新课标各部分中, 都突出了公民意识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其中的“核心”凸显了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帮助”是指既不是生硬灌输,也不是强制、他律,而是引领学生感悟、提升、践行,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二是“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三个基本理念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三者缺一不可。这个体系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是目标理念;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构建课程的前提,这是条件理念,即目标理念提出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实现目标理念的关键,这是方法理念。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包括目的理念、条件理念和方法理念。只有正确且整体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方向。

  3.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在内容上更全面,既包括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又包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对于教材的编写与教学更有指导性。

  思想品德课程是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以心理健康、道德、国情和法律等教育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大板块主题为纵坐标,对板块主题下的三部分内容进行厘清,明确了三个组成部分内容之间整合的逻辑。每个板块主题的第一、二部分内容主要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生活以及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安排的,有机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和国情教育内容;第三部分集中探讨法律教育的内容。基本框架结构如表1所示。

  其中,道德教育是中轴和根本,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躬行践履相结合的道德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的有机整合和综合渗透。

  二、读课程目标,增强统整目标意识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中,首先提出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总体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课程的目标价值导向,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重视以及用其育人的重要理念;“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课程的主要任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最终目标。课程总目标体现课程的核心价值,既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又是课程改革的归宿。对此,一定要认真落实。曾有人比喻:“课程目标是引领课程改革的航标灯。如果目标不清,则必然会使教学改革探索迷失方向。”

  在课程总目标下,分别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分类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各分类目标中设有具体目标,注重具体目标的层次性和目标达成的过程性。指出在“了解、明确”中实现知识目标,在“感受、体会”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方法”中提升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个目标再落实另一个目标,它们是紧密联系在―起的,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不能分割开来。“三维目标”统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上提出的、影响最为广泛的概念。它摒弃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

  三、读课程内容,准确把握“呈现方式”

  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课程所含具体内容的体系、线索及要求等。这部分涉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是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具体指标,因而最为教师所关切。新课标的课程内容采用以课程内容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架。左栏的“课程内容”以“学习板块―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全新方式呈现,是为所有学生而制定的基本的、共同的、可操作的,具有指令性、时代性、规范性,必须实施的行为要求。如,新课标不仅突出了法律意识的要求,而且增加、落实了法律知识的要求, 同时, 每条法律内容都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行文要求, 这为法律意识的树立与形成提出必要的法理知识的支撑。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 一定不能上成法律知识课, 枯燥地讲解法律条文。右栏给出了一些“活动建议”,有36条,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设计的形式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里的“活动建议”,实际上是活动建议示例或提示,行为主体是教师。也就是说,活动建议并没有给出教学中所有的活动,也不与课程内容一一对应,它只是一个提示性建议,仅作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包括当地、学校、教师自身条件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时事背景等)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

  下面是笔者根据新课标列出的课程内容框架表格,其中的内容结构、递进层次一目了然。

  其次,新课标对课程内容条目按逻辑顺序进行排序。如,第一板块“成长中的我”中的第二部分“自尊自强”各条目,按照由外在表层的道德逐步指向深层的道德逻辑重新排序。第二板块“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第一部分“交往与沟通”与第二部分“在集体中成长”各条目,按照由宏观原则到具体要求的逻辑重新排序。第三板块“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第一部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各条目,按照由社会要求到个人责任的逻辑重新排序;第二部分“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各条目,按照由具体国情到国策、中国到世界的逻辑重新排序。

  再次,新课标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突出增加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内容是本次课程内容修订的两大亮点。例如,在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建议中,至少有9 处明确提出了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具体教学内容、活动主题与方式建议。像在新课标三、(三)3.4 中明确表述为“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四、读“实施建议”,增强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包括四方面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其中,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密切相关,从整体上指导教师的教学、评价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材编写建议是对教材编写的指导建议和要求,也有助于教师领悟编写意图,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和使用好教材。总之,这些富有指导性、实用性、普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指导建议和要求,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宝贵,可以说是“金玉良言”。

  例如,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对指导教师教学的指向和课程的具体实施要求更明确、清晰、翔实的五条建议。第一条是从课程综合性和德育性两个基本性质出发提出要求和建议“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针对的是教育中最容易出现的偏差。第二条强调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而且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第三条是具有鲜明教学指导意义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因为只有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课堂实效。鉴于思德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对此,新课标明确作出了“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的表述并提出了第四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的教学建议。第五条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中的核心观点是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倡导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又如,评价建议由“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实施要求”三个板块构成,体现了评价对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在评价方式上,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在对考试这一评价方式的阐述中,强调“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的内容;“评价实施建议”中强调把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增加了对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部门等的要求,明确提出了“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本课程的目标和理念”。应直面学生成长中的现实问题(如偶像崇拜、早恋等),提升课程的现实针对性和引导性。

  三会一课内容篇4

  广州市蓝天中学地处海珠区城乡结合部,是一间公办的初级中学,全校1000多名学生,50%以上是非广州市户籍的,家长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希望孩子接受优质教育,但家长文化层次不高,工作时间长,子女多,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品格形成,教育方法欠科学,缺乏与子女的沟通。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素质,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尤为重要。我校由黄永晃校长主持的《提升家校合作层次的校本研究》课题是广东省中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德育课题。在课题引领下,2012年6月我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学校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结合学生家长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提炼出校本特色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编写了《父母课堂》等一系列教材,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果。

  初一级主题:中学适应成长指导课程。分上下学期,每期4课。第一课:指导孩子适应中学生活,迈好初中生活第一步。《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厌学源自心理问题》《请放开您的手》《和儿子一起成长》(上、下)。第二课:养成孩子良好习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警界神探”左芷津对儿子的养成教育》《我爱爸爸》。第三课:学习有效沟通,促进亲子关系更融洽。《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我不想做您眼中的天才》《与孩子沟通重在倾听》。第四课:做好孩子的朋友和导师。《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请不要阻止我的爱好》《用鼓励唤起孩子的上进心》。第五课:培养孩子的坚强品格,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培养抗挫能力,奠定幸福基础》《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怎么办》。第六课:培养诚实守信的孩子。《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让孩子不再说谎》《从自己做起,教孩子做人》。

  初二级主题:青春期教育指导课程。分上下学期,每期3课。第一课: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秘密,破解初中教育难题。《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别拿我的秘密不当回事》《我与儿子的“非常”交流》。第二课:战胜挫折,积极人生。《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男儿有泪不妨弹》《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第三课:引导孩子学会规划学习。《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引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孩子不能执行拟定计划怎么办》。第四课:学会与孩子交流,在亲子关系中树立父母的威信。《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表扬与批评》《甲丁:父亲是我的偶像和领路人》《别用“老子”的身份压“小子”》。第五课:让网络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您怎么可以禁止我上网呢》《不要忽视网络虚拟消费》《用“心”挑战网络》。第六课: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帮男孩提高交际修养》《距离产生朦胧美》《教孩子学习“主动倾听”》。

  初三级主题: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分上下学期,每期3课。第一课:了解孩子,缩小“代沟”,密切亲子间的关系。《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树上的那只鸟》《今天怎样做父母》《为人父母须在反思中成长》。第二课:目标定向,帮助孩子设计美好未来。《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没有人能施舍给你一个未来》《正确的选择与放弃》。第三课:引导孩子科学的自我管理。《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引导孩子增强自控能力》《寓教于乐,让孩子轻松学习》《帮孩子控制愤怒情绪》。第四课:人生规划意义大。《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小气”爸爸教会儿子处世的哲学》《自己去成长,自己去成功》。第五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好成才。《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孩子对考试存侥幸心理怎么办》。第六课:引导孩子调整心理备战中考,当好后勤员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父母课堂》教材内容摘选:《培养孩子乐观的学习心态》《我让你干啥就干啥》。

  学校通过组织家长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2013年学校成立了家长义工会。2014年、2015年的春节,家长义工会组织了三百多家庭开展了“我和花街有个约会”的手制纸花义卖捐助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活动。2014年开学典礼,家长义工会举行了“我和自己有个约会”明信片目标定向活动。2014年3月,家长义工会举办了“广州蓝天与贵州三都手拉手”的异地帮扶活动。2014年4月,家长义工会协助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家长真正成为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合作伙伴,营造了良好教育氛围,促进了学生健康、自主发展。

  三会一课内容篇5

  本节课开设的背景是因为当天下雪,无法在室外上体育实践课,刚好当时又是索契冬奥会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所以我就整理了一些关于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的影像和文字资料,为高二的学生呈现了一堂《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简介》室内课。

  以冬奥会和冰雪运动作为体育室内课教学的内容是根据《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中的关于“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的理念提出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的相关知识,掌握冰雪运动的项目分类;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感受冰雪运动之美,增强对冰雪运动的兴趣。通过优秀运动员的展示,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教法与学法我采用讲解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通过欣赏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精美图片,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教学

  1.冬奥会的知识简介

  介绍冬奥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历届举办时间、城市、奖牌、比赛项目。

  2.冰雪运动项目简介

  冬季奥运会,共计有15个大项。其中又分为冰上项目(5个大项)和雪上项目(10个大项)。冰上项目5个大项: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雪上项目10个大项:冬季两项、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北欧两项、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有舵雪橇、俯式冰橇、无舵雪橇。在本部分我为学生设置了“冬奥连连看”的小游戏,让学生将冰雪运动项目和图片一一对应连线,让其主动参与,营造能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

  3.分别讲解每一个项目的特点和详细分类

  本部分讲解的重点是我国的优势项目――短道速滑。介绍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的优秀运动员,讲大杨扬、小杨扬、王、李坚柔等优秀运动员的故事,通过优秀运

  动员自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本部分还设置了学生的讨论题目: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的区别以

  及北欧两项和冬季两项的区别。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和归纳其中的区别,选出代表来展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视频展示

  本部分精选了花样滑冰、高山滑雪、极限滑雪三段视频的展示,三段视频各具特色,通过三段视频中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音乐风格为学生展示了三种不同的美。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通过教师的设问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简介》的教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所得”

  本校地处北方,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有过正规或不正规的场地滑冰体验,对冰和雪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学生真正感受过竞技比赛中冰雪运动的魅力。《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简介》室内课的教学为学生填补了关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冰雪运动的知识空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还发现体育教师要积极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可以利用冬奥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中对体育教学有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体育课教学。大型体育赛事对体育教学的作用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利用大型体育赛事的竞技性和娱乐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本节课我为学生展示了索契冬奥会上花样滑冰项目的视频剪辑,运动员们高超的技艺和极富感染力的运动之美,极大地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2.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

  《高中体育新课标》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关于运动技能内容的第一点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我将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的知识做成了精彩的PPT,让学生在欣赏一张张美轮美奂图片的同时,掌握了关于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的知识。

  3.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本节课,我为学生展示了我国在冬奥会上获得奖牌的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图片,还为他们讲述了优秀运动员获得成绩背后的一些小故事。看着五星红旗升起在冬奥赛场的时候,学生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

  (二)本节课的“缺失”

  本节课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衔接不够紧密,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PPT和视频来为学生呈现的。在PPT展示和视频展示交替进行时衔接得不够好,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以后再上的时候,我一定要精选PPT,提前剪辑好视频内容,让教学过程更加的紧凑。

  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学重点还不够突出,或者说我还没有真正地把握好哪些内容是教学重点,有点泛泛而谈的感觉。以后再教的时候,我一定要确定好重点,把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一带而过,重点的内容精讲,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第三个问题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和学生学习的效度为正相关。很多教师虽然在课前做了很认真的准备,但在课堂上还是有一些无关教学内容的话讲出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修炼语言功底,言语一定要做到准确扼要,生动形象。

  (三)本节课的“特色”和“精彩”之处

  本节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的简介,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关于冰雪运动的知识,本节课的内容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知识。在索契冬奥会进行的同时,学习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的知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本节课的精彩主要体现在教学氛围的营造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上。本节课我通过PPT展示和视频展示,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激情澎湃、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尤其是花样滑冰、高山滑雪、极限滑雪三段视频的展示,三段视频各具特色,通过三段视频中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音乐风格为学生展示了三种不同的美。在学生的参与度上,我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的区别以及雪上项目中北欧两项和冬季两项的区别。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积极而热烈,我选了两个组的代表为学生做了展讲。可以说,本节课学生不仅仅欣赏了冰雪运动,而且通过积极参与,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三会一课内容篇6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课程教学模式

  一、背景与意义

  (一)政策背景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牢固树立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

  (二)现行职业教育课程的缺陷

  一般认为,课程就是教学的方案。高等职业会计专业教育的课程方案,其内容选择和排序的标准,肯定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实施,也就是说对教学的组织与方式,提出基本的指向。

  但当前大多数的高职学校,是沿用 “学科体系”建设的职业教育课程,其主要弊端,正如姜大源教授所指出的一样:所提供的内容要么是累加的概念与原理等事实性知识,要么是孤立的经验与技巧等分割性技能,课堂教学占统治地位的也是灌输型的单元模式,以致学习成为一种极端被动的过程,成为一种静态结构化的知识“位移”或者孤立地去情境化技能“位移”的过程。比如:出纳员付款这个工作内容,涉及“识别和审核原始凭证、审核业务审批手续、清点(含识别现钞真伪)现金”三个知识点,一般教材将这些内容分散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会计凭证章节、《审计》课程和《出纳员实务》课程中。再比如:按会计要素讲述的资产及其细分,引导出会计科目,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账户,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把学生弄得晕晕乎乎,而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运用账户,是一回事情。可见学生主动学习所需要的能力培养,特别是从业所需要的对动态的整体工作过程把握的能力培养,被忽略了。

  (三)创新教学模式,弥补课程之缺陷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力求寻找有创新的、能有效承载适合本专业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以弥补现行课程体系之缺陷。而且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38条规定:“加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力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在政府的指导下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走产教结合的道路,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行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努力办出特色,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陈凯和饶异伦在《澳大利亚TAFE教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一文中也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上应与我国经济和社会、教育发展相适应,专业设置要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进行不断调整,教学手段要灵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知识结构要紧跟科技的发展、技能提高紧随企业的设施换代,教学内容要实用、管用,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同类人才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做到进得来、出得去、用得上。

  所谓教学模式,一般认为就是指在特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程序,是教学方法实施的途径。也就是某种教学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一种模式,使得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个体接受情况的千差万别,因而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基于此,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会计教学团队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适用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1333课程教学模式”。

  二、“1333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架构

  (一)“1333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所谓“1333课程教学模式”是指:会计专业教育以一条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分别划分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三大基本教学内容,将教学进程按感知、应知、运用三级循环逐渐推进,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训练划分为课程实验、课程阶段实训和课程结业综合实习三重训练保障。这种以“一条职业素质主线、三大基本内容、三级渐进循环、三重训练保障”为主要形式的有序教学活动,概称为会计专业“1333课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二)构建“1333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关于“一条职业素质主线”。笔者认为:会计属于以“管理服务”为主要工作内涵的职业,与其他以“技术服务”为主要工作内涵的职业有较大差别,会计职业特别强调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品德素质、专业素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需要较多的课程知识支撑,也需要较多的时间去训练与内化,所以教学目标应该确定为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而不是以“职业技能”为主线。

  关于“三大基本内容”。目前主要针对八门专业核心课程,把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三基内容”为核心,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或者不同教学目标可作适当调节。

  关于“三级渐进循环”。以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设计为例,学习进度从认知会计、了解会计文化开始(感知),学习会计基本知识、运用会计方法对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应知),课程结束时的会计技能综合训练(应会),符合由浅及深、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

  关于“三重训练保障”。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训练、课后实验,以课程感知实习、生产型见习、知识型把握设计实验内容;课程阶段实训以教学单元目标(或者学习、工作任务项目)设置实训内容,比如基础会计课程的“借贷记账法”训练;课程结业综合实习,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实训内容,比如基础会计课程综合实习。这样经过课后实验、阶段实训和综合实习,实现了课程的三重训练保障,既巩固所学的会计知识,又不断深入地把握会计知识和技能,达到了会计职业素质逐渐养成、职业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学目标。

  三、“1333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以重庆市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为例,力求突破传统的按会计学科体系设计的高等职业教育会计教材结构,改按以培养会计职业素质、尤其是能力为主线,并根据学习的渐进性,创新组合《基础会计》教材,形成由《基础会计(基本知识)》和《基础会计(技能实训)》“2合1”的结构形式。其中,《基础会计(基本知识)》部分分为五单元十四章,在内容安排上从认识会计开始,把理论性强、深奥难懂,或者是发展性知识尽量编排在最后一个单元,供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使用;这个部分的绝大多数内容是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教学对象都应该把握的。《基础会计(技能实训)》部分的内容,分为课后实验、阶段实训和综合实习三个部分,其中课后实训时间和内容安排已经包括在《基础会计(基本知识)》教学中,集中安排一周时间的实习,主要是用于“阶段模拟实训”和课程结业综合模拟实习,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会计专业教学对象设计的。

  以上这种教材结构和教学安排,已经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持续改进和使用了四年,收到很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该教材经过反复推敲、由四所职业院校的教师进行修改后,2008年5月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学习指导书、能力测试等教学材料也相继完成。

  会计专业除基础会计、企业会计核算与报告、财务管理等以外的其他五门核心教材的改造与编写,我们还处于探索之中。此外笔者主持的重庆市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的建设情况,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光临以下网站,提出宝贵意见,网址是:jpkc.省略/jckj/

  四、优点与不足

  第一,符合当前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符合一般教学法则,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以基础会计为例,还没有将会计职业能力(入门级、初级、中级)进行分解,课程结构还没有完全实现按“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增加职业道德内容,新增加会计职业风险与安全的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志民.高职会计课程建设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7(3).

  三会一课内容篇7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前提,重、难点突破是保障

  在教、学案的编撰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第11章的全等三角形时,首先要明确本节内容对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是作为了解要求,而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则要求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对它们区别对待,着重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其次要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字体颜色等的变化或应用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那一节时,重点是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就要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学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总结等过程获得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寻找对应边与对应角的方法,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我们在教授三角形的证明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题目时,学生能够板演是相当重要的,他们初步涉及几何证明,有时只会说不会写,这就要求他们要反复的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另外,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

  其次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多实践。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课堂结束前也应该留有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会一课内容篇8

  一、小学社会课的诞生

  小学社会课的诞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学术背景,是为了应付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和变革而产 生的。

  1.社会课诞生的背景及趋势

  1914年~1918年,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使各种矛盾更加激烈和尖锐化 ,迫使当时的人们关注社会状况,不仅仅着眼于自己国家的社会发展,而且也要了解世界其它国家的社会状况 及发展程度。在这种背景下,1916年,美国首创了小学社会课。与其同时,以芝加哥大学派克为代表的社 会学家形成“芝加哥学派”,他们主张研究社会问题,诸如城市、工业所带来的社会后果,社会上失业、贫困 、酗酒、吸毒等社会问题。1916年~1920年,是“芝加哥学派”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小学社会课的出 现受“芝加哥学派”的影响。继此之后的19世纪40~60年代,以哈佛大学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 学派呈鼎盛时期,他们把社会学的研究又一次推向了高潮。他们主张从现存的社会结构,如政府、组织出发, 论证每一社会结构有其功能和存在的合理性,实际上是保守的社会科学。但这段时间是世界相对稳定发展的时 期,这种思想与政府的思想一拍即合,这一理论不仅在大学传播,也影响了小学教育。从日本学者翁苏英收集 到的74个国家官方资料的统计中不难看出,1920年社会课只占小学社会学科科目的1%,1940年占 15%,1960年发展到占47%,是一个大发展时期,几乎占社会学科科目的一半时间。小学社会课教育 从1920年之后,参与的国家急剧增加,20世纪后半期,小学社会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此可见,小 学社会课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小学的重要课程,占有明显的优势。顺便提及,日本的中小学社会课也受美国的 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置,1947年1月开始试教,至今开设了近半个世纪。

  2.社会课教育内容的演变

  从18世纪晚期开始,学校教育变为义务教育,历史教师认为所有的孩子必须学习历史课,历史课是使学 生变成一名好公民的重要课程,而地理教师则认为地理学科同样重要,社会学家认为孩子们也应学习社会课。 但无论怎样争论,历史课仍然是一门重要课程,但教授的方式有所改变。历史学传统的教授方法是以年代顺序 进行教学,即从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但有的学者则认为,按社会发展顺序教学不符合学生 的心智特点,应该颠倒过来,从现在开始教,用上溯的方法。并且他们认为历史不仅仅是由战争和伟人组成, 还应包括宗教、文学、妇女、经济等内容。教学内容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也智力发展 同步。这些观点到1920年影响了美国的小学社会课。美国的社会课教学是从公民身份开始的,即培养学生 成为一名好公民。随着社会学的发展,社会课的内容由公民身份教育扩展到地理、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 内容。从世界范围看,虽然对于社会学的定义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解释,就其内容而言则大同小异, 由社会学而影响到的小学社会课内容,基本上遵循了家社区洲/省/区国家世界这一模式。我们从下 面美国和加拿大小学社会课内容中,也可窥见一斑。

  二、美国、加拿大和我国社会课的设置概况

  1.美国已批准的几个课程模式(1980—1992年)

  (1)社会课全国委员会

  一年级:初级社会群体中的个人:理解学校和家庭生活

  二年级:在附近社会群体中满足基本需要:邻居

  三年级:与他人共享地球空间:社区

  四年级:在不同环境中的人类生活:地区

  五年级:美洲人民:美国及其近邻

  六年级:人民和文化:代表性的世界地区

  七年级:众多国家的变迁世界:全球观点

  (2)加利福尼亚

  一年级:儿童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置

  二年级:具有影响的人们

  三年级:连续和变迁

  四年级:加州,一个变化中的州

  五年级:美国历史和地理

  六年级:世界历史和地理(古代文明)

  七年级:世界历史和地理(从中世纪到近代)

  2.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社会课程

  一年级:家庭——规模、构成、需求、角色、责任、互助、变迁。

  二年级:社区——学校、环境特征、文化特征、角色、服务、组织。

  三年级:社区互助——资源、 交通、变迁、加拿大的政府体系和象征。

  四年级:加拿大的土著人和探险家。

  五年级:加拿大的过去、现在、未来。加拿大政府和移民群体的研究。

  六年级:加拿大人及其世界的邻居。对四个不同大陆的研究。

  七年级:人民与地区、加拿大的地理,对土著人及欧洲移民的研究,对古文明的研究,对生活在严酷环境 中人们的研究。

  3.我国社会课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认识周围的社会——家庭、学校、社区、工农业、商业、交通等。

  五年级:认识祖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环境、文化、革命传统,国家性质,交 通旅游等。

  六年级:认识世界——国家、山河、人口、种族、文化、科技、国际性组织和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以及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生活状况。

  4.三个国家教学内容的异同

  我国小学社会课开设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三个年级,而加拿大和美国的社会课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因而决定 了在各年级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尽相同。从三个国家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看,我国的社会课教学内容较为集中, 家庭、社区内容安排在一个年级,而美国和加拿大是七个年级均开设社会课,因而教学时间充足,内容较为分 散,根据不同的年龄,同一内容难易有所差别。

  尽管三个国家存在着文化、历史的不同,但在社会课内容的设置上是十分相似的,都是以社会学知识为取 向,遵循了家社区洲/省/区国家世界这一模式。使学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 的认识社会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教学内容也不是历史、地理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打破了小学历史、地理的学科体系,从小学生 认识社会的需要出发,选取必要的社会生活常识、历史常识、地理常识以及法律常识组成新的社会课的知识体 系,是从社会学的知识角度看待社会变迁,而不是孤立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系统和全面的历史和地理知识。

  三、我国小学社会课设置特点

  三会一课内容篇9

  一、课程目标高与低的调和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制定目标,不是为每一个学生制定目标,也不是为特长生、特殊生制定,而是针对学生整体来制定目标,取适中者为标本,目标定低了学生会“不屑一顾”;定高了学生会“望而却步”。偏高或偏低,偏难或偏易,都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最大价值。以课文《树上树下》为例,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绘画水平基本能达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只能画出树;第二层次,能画出树,还能画出树上树下的事物;第三层次,不仅能画出树,画出树上树下的事物,而且能画出树前树后的物体。那么,目标无疑应当定在第二层次上,第一层次太低,第三层次太高,都不是适中选择。当然我们不是完全忽视第一、第三层次能力的学生,可以制定分层目标,实施分层教学,使美术课程真正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二、课程内容内与外的调和

  美术课程内容包括“一内一外”两个方面,“内”“外”的调和具体说来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调和,知识偏“内”,技能偏“外”。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偏外显,“欣赏——评述”偏内隐,“综合——探索”则内外兼容。从全局来看,这四个领域本身就是美术知识和技能在整个教材编写体系中的大调和,是课程内容均衡性的体现。而从局部看,每单个领域也包含着知识和技能的调和,比如“造型——表现”领域中,学生在学习造型、表现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范作欣赏,需要了解范作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等,而这些本身就包含了知识的内容,技能训练中有知识铺垫,就像太极图,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不可完全割裂。

  另一种情形是美术课程本位性与人文性的调和。本位性属“内”,人文性属“外”。尹教授指出:新教材的内容选择要“游走在美术知识与技能和自然、社会内容之间”。其实,这就是说明教材内容中美术知识、技能和自然、社会内容的相对关系,在整个大课程内容中,知识、技能不能脱离自然和社会内容,否则会陷入纯工具性;反之,自然、社会内容也不能抛弃知识、技能内容,否则会陷入纯人文性,失去美术本位特质。

  三、课程传承与创新的调和

  传承与创新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尤为重要。美术跟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本身就是鼓励创新的,没有创新美术就失去了生命力,但是这种创新需要扎根传统文化,否则这种创新将会失去民族特征。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又强调:“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这就要求美术课程调和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今,我们可喜地看到,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各校“破土生长”,挖掘传统文化、利用民间资源作为学校美术补充课程的研究活动也在陆陆续续地开展,凡此种种探索和实践都是对传承和创新思想的积极响应。

  三会一课内容篇10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类型

  (一)微课

  微课是经过课程设计者精心设计,依托信息化为展示平台,借助互联网为分享渠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一般一节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微课的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其内容更加精简、教学目标更加单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微课一节课的内容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或者只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微课的资源内容设计是半结构化的形式,通过网络媒介将某个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做结构化设计,同时具有半结构化开放的特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个要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者扩充。微课借助互联网为沟通渠道,便于分享课程视频、素材课件等内容,使用上比较灵活、方便,并且没有使用时间的限制。

  (二)慕课

  目前,美国的慕课主要有三大平台――EDX(在线课程项目)、Udacity(在线大学)和Coursera(课程时代),这三个平台集结了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等全世界最优质的大学资源,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国内的慕课平台主要有清华“学堂在线”、北大“北大在线”、上海大学“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MOOC学院、智慧树在线教育等。慕课的大规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学习人数众多,二是指参与课程开发和应用的高校和课程资源数量很多,参与慕课体验和教学的教师数量很多,三是指资金的投入较多,由于慕课需要录制课程、依托互联网传播,因此前期的建设费用较高。慕课的教学同样不会受到时间、地点、年龄、文化甚至国家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的受众对象不受限制。慕课重视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较好地体现课程的开放互动性。

  二、在线开放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内容――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例

  在线开放课程的内容选择以某个主题明确的知识点为主,教学环节设计精简且环环相扣,课后一般会安排与授课主题相关的讨论题目或联系题目供学生在论坛上交流学习使用,激发学生培养主动学习、发散思维的学习方法。

  中国大学MOOC是国内慕课课程开发的主要平台之一。到目前为止,国内共有123所高校参与了慕课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中国大学MOOC将课程内容分为计算机、经济管理、心理学、外语、文学历史、艺术设计、工学、理学、生命科学、哲学、法学、教育教学和其他这几个部分,其中其他里面包含了了大学先修课和?业教育课程。目前,最热门的课程为大学英语自学课程,共用182802人参与了课程学习,第二名是大学英语(口语),共有163801人参与了此课程,第三名是高等数学,共有155726人参与了课程学习。从最热门的三门课程来看,大学公共必修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类型。每一门课程都有专门的网页介绍课程概述、证书要求、预备知识、授课大纲、参考资料等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内容,也会介绍课程的授课老师、开课时间、结束时间、课程时长、课程负载等相关信息,便于学习者提前做好学习规划。课程的学习界面还会展示课程公告、评分标准、课件、测试与作业、考试、讨论区等内容。MOOC课程非常强调师生的互动性,在讨论区师生可以就课程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学生可以发起谈论主题,还有专门的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和综合讨论区。

  (二)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方式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式、互动式、讨论式、体验式和混合式为主。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式学习,师生互动强。课程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讲授知识,在课程环节的设计中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知识的拓展,可以使用包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素材,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同时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会一课内容十篇

三会一课内容十篇

上一篇:中央8台在线直播观看(中央8台在线直播观看视频播放回看)
下一篇:《电视体育节目实务》考试大纲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